2016年10月5日 星期三

跨文化與國際移動力分享@全國教務主任工作會議

10/5應邀在全國教務主任工作會議的分組論壇,分享有關跨文化與國際移動力的相關議題。我以「以學習者為中心的國際教育」為題,分享興大附中實施多年的國際視訊課程成果。在教育部的國際教育白皮書草案中揭示以國家認同、國際素養、全球競合力、全球責任感為四大目標,所以學校層級的國際教育,除了著重在學生與國際交流的語言能力之外,還希望從交流中認識理解尊重彼此的差異。這場分享要感謝施玫玫老師的師生團隊在演講前的協助,清楚地呈現了為什麼而做?如何做?做了甚麼?以及我們觀察到的學生成長。
※施玫玫老師和張仲宇同學年初應邀在EDUTALK演講的影片:
https://www.facebook.com/VC.in.Taiwan/videos/866824280085437/

當然,視訊課程只是國際教育的渠道之一,實施國際教育還有很多無限可能。未來,隨著課程發展的推展,我們將定位出興大附中的核心素養並規劃出足以落實的課程策略。我嘗試以「國際人」的圖像(如圖),傳達我希望學生達成的國際教育目標,也方便大家從頭到腳對應記住。茲說明如下,括弧內代表呼應教育部四大目標的內涵:
  • 國際腦:具備國際素養、國際思維架構。 (國際素養)
  • 全球觀:具備吸收國際資訊的能力,厚植國際視野與溝通能力。 (國際素養)
  • 用心看:能從國際文化體驗,進而達到國家認同與尊重多元文化。 (國家認同、國際素養)
  • 動手做:能以行動實踐全球責任。例如:動手做志工、服務學習、就全球共同議題,以行動改變讓世界更好。 (全球責任感)
  • 走出去:行萬里路,結天下友。例如:教育旅行、網路教室連結、締結姐妹校。 (全球競合力)
來參加論壇除了為教育圈略盡棉薄之力,另一個好處是和來自各地的教育夥伴相見歡。尤其在晚宴時間,我的好友們長榮大學李泳龍校長、盧樂融主任、陳賢名教授,以及IOH創辦人莊智超,都應邀出席了,和他們這群充滿正能量的夥伴談教育的事情,是比美食更愉悅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