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22日 星期一

從國中會考題目看素養導向命題趨向

因應12年國教課綱,國中教育會考、大學學測的命題將逐步趨向素養評量。雖然紙筆測驗未必是最適合拿來評量素養的工具,但從現階段及可預見的未來,國中會考、大學學測等大考仍然是紙筆測驗。可是,學校基層普遍對於素養如何放到紙筆測驗的認知依然模糊或觀點紛歧,如何從有限的資訊裡理出一些頭緒,是教學研究很重要的功課。

我認為接下來這幾年的命題是很值得教師們仔細評析的(無論是會考或學測)。建議各學科可以下載本次會考試題,並利用教學研究會時機共同討論一下對於課程、教學、評量各面向有何啟發。

以下是這篇報導的重點摘錄:

一、試題生活化,並增加跨科目、跨領域的學習。

例如,國文、英文試題加入大量社會科學、自然科學的文本。社會科增加台灣題材,與時事、社會脈動、未來趨勢結合,例如新移民、長照、匯率變動等都和生活相關。另外還有一些生活常識題,例如用電線桿的座標區塊,要考生對照相對位置,是過去沒有考過的,題材新穎又很生活化。

二、試題重視探究能力與圖表解讀及知識整合。
例如,自然科圖表題達到8成以上,學生必須從圖表中解讀資料數據,回應重要的科學概念。幾乎快要題題有圖表,學生在閱讀題目上也會增加負擔,因此閱讀理解力很重要,考生得很快消化題幹,抓出考的觀念。國文科也出現「柱狀圖」,測驗知識整合能力。社會考題趨近課本內容,主要考核心概念,同樣有不少圖表題,考驗對圖表的轉譯分析能力,並且著重地圖概念。

三、英文閱讀測驗英檢化,文章變長又變難。

建議各學科可以透過團隊討論來評析試題整理趨向後,進一步探討對以下議題的影響,並提出學科的因應行動。雖然我們評析的是國中會考試題,但主要是要讀出素養放到命題的可能性。以及對課程與教學的影響。

﹝針對目前學生﹞
一、考科的教學、取材、命題,與趨向符合嗎?
我們已經做了哪些是可以幫助學生的?
還有哪些是需要調整因應的?

﹝針對108之後﹞
二、多元選修課程的設計有扣合這樣的趨向嗎?我們有哪些是符合的?我們還可以多做些甚麼嗎?(特別是規劃擺在高三的統整進階那部分的多元選修,至於擺在高一那部分的多元選修比較著重在試探功能,但也應該思考將這些元素放到課程與教學,如同前述考科一樣的道理)

三、校訂必修的設計,目前本校是專題研究與思考表達,看來方向是對的,也符合本校學生的特質與需求,這部分我們可以再注意一些甚麼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