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13日 星期六

靜心的力量

孩子們週四、週五剛考完段考,這周末可以稍微輕鬆一下。生活本就應該張弛有序,過鬆或過緊,都是不健康的。

再過幾天成績單應該會寄達家中,請家長多關心鼓勵,少責備苛求。尤其是高一,原本在國中名列前茅者,未必能保持領先,除了讀書方法與努力程度有別,學生入學素質相去不大。所以,無須過度在乎名次,怕就怕在失敗心態固著下來後不思進取。只要調整學習策略與投入時間,成長進步是可期的。

第一次段考後,教務處會公告「野雁飛行隊」的辦法,這是鼓勵同學組成讀書小組的獎勵措施,互補學習、一起進步。我會親自頒獎給進步幅度大的共學團隊。

這次我一樣隨函附上給家長的一封信。本期分享《靜心的力量》對學習與生活的影響。無論是青少年或成人,當壓力過大時,腦海中充斥著看似無止境的思考迴路,卻無力改變。《EQ》作者丹尼爾‧高曼稱之為「情緒劫持」。透過簡單的注意力轉移訓練,可以緩和造成的身心不適。如果願意的話,每天只需花很短的時間練習,就可以漸漸強化靜心力。信中所介紹的數呼吸是練習的一種。在《孩子的簡單正念:60個靜心練習,陪孩子專注應對高壓世界》這本書裡,介紹了更多練習,有的適合年幼孩子,有的適合年紀較大的青少年,甚至成人初學者也適合。

以亮片球或雪花玻璃球做比喻,當我們搖動亮片球時,球裡的亮片旋轉飛舞,球裡的水變得混濁不清;但只要亮片球靜止不動,那些亮片會慢慢沉澱,水也會恢復清澈。那些亮片就像我們的思緒,讓腦袋忙個不停,使我們無法清晰思考。如果我們學會聚焦在一個中性的目標上,例如呼吸,轉移注意力不去理會混亂的思緒或者即將爆發的憤怒,身心感覺會較和諧。

靜心不代表要把腦袋放空或淨空,更不要誤解靜心時產生任何思緒是不好的。如同亮片只是沉到球底,並未消失。所以,靜心練習沒那麼神奇,它可以幫助我們管理壓力,讓自己放鬆,腦袋安靜下來。但只透過靜心練習是無法完全消失壓力的,就好比說,功課沒做完所造成的壓力,光是靠靜心是沒辦法解決的,還是得從事情的根本去處理。但心能靜下來,有助於我們看清自己內心與周遭發生了甚麼事情。

------第一次期中考給家長的一封信------

親愛的家長,您好:

AI(人工智慧)時代,機器將愈來愈聰明,而人必須愈來愈有智慧,才足以應對新科技及其帶來的影響,例如專注力降低、人際連結弱化。《第五項修練》的作者彼得‧聖吉和《EQ》作者丹尼爾‧高曼兩位大師在《未來教育新焦點》這本書指出:「專注自己、關懷他人、理解世界」將是未來教育的新焦點。要做到這三件事,有一項基本功是不能忽略的,那就是靜心。

當心靜下來,較少情緒、思緒的影響,人便能將自身與外在事物觀察得更清楚明白。當人能夠了解自己,看清自己與他人的關係,便更能懂得去關懷他人,進而與他人、與世界連結。諸葛亮在《誡子書》曾說:「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夫學須靜也,才需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靜無以成學。」可見靜心的能力,是學業教育與品德教育的根本。

靜不下心,是現代人的毛病。學生靜不下心,則做事毛躁、學習不專注。大人靜不下心,除了影響工作與生活,還會影響親子互動。當孩子經由行為或言語向你傳達訊息時,你的應對姿態是指責、討好或是說教呢?很遺憾這些應對姿態都沒有接觸到孩子的內在。原因極可能是因為你沒靜下心來感受傾聽。

靜心的能力是可以訓練的。以肌肉來比喻,落枕有時是姿勢不對,有時是因為肌群不夠有力。所以,想讓自己靜心,情緒平和,平日可以訓練「維持情緒平和的肌肉」。這些練習有很多種,最簡單的方法是靜坐數呼吸。

做法很簡單,只需要找個安靜地方,無須盤腿打坐,只要端坐在椅子即可。眼睛自然微微張開(不須閉眼,免得睡著),溫和地看著前方。暫時甚麼都不要想,開始從1數到10,持續坐個10分鐘。初練習時,很容易分神。一旦分心中斷了,也沒關係,重新數即可。這個練習,類似禪修靜坐,但與宗教無關。西方陸續有科學研究證實,長期做這樣的靜坐練習,注意力可顯著提升。

注意力在哪裡,世界就在哪裡;
一個無法控制注意力的人,就不算是自己心的主人。

最後,恭喜高三的資深副會長林正義先生眾望所歸,當選107學年度家長會長。感謝林宗勳會長在106學年度對校務的鼎力支持。家長會一直是興附發展的最大支柱,謝謝諸位的支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