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19日 星期一

「影劇文學」多元選修課程

謝智彥老師開設的「影劇文學」多元選修課程,培養帶著走的思考能力,獲媒體專文報導。

媒體報導
興大附中影劇文學課 電影VS文學 鏡頭與文字的對話
平傳媒記者盧姿吟/2016.12.19台中報導

「看電影大家都會看,但是不一定是每個人都能看得懂。」國立中興大學附屬高級中學開設多元特色選修「影劇文學」課程,結合文學與電影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與溝通互動,培養藝術鑑賞能力,細細咀嚼電影所傳達的意涵,學會放慢腳步、沉澱心靈,重新省思人性最深處的善惡面!興大附中影劇文學老師謝智彥說,「一部電影就宛如一個人的人生縮影,兩堂課的時間,學生收穫絕對超乎想像。」
 影劇文學課必看 刺激1995

 電影《刺激1995》改編自暢銷作家史蒂芬·金的原著作品《四季奇譚》中收錄的《麗塔海華絲與蕭山克監獄的救贖》,講述一位年輕的銀行家安迪‧杜佛蘭,因被指控殺死妻子與其情夫,被判處無期徒刑,蒙冤進入緬因州的鯊堡監獄。同一時刻,鯊堡監獄的黑人囚犯瑞德,在服刑了20年後申請假釋又被駁回。一個前途似錦的白領階級人士、一個不知明日為何日的社會底層,原本是兩條平行線的人生,卻因命運捉弄而在監獄交會,藉此闡述希望、自由、體制化等概念。

 然而除了身分外,瑞德和安迪的性格也大不相同,比起安迪的積極樂觀,瑞德更顯消極悲觀。每當安迪談到光明、夢想等未來之詞,瑞德不是嗤之以鼻,便是勸告安迪不要胡思亂想。謝智彥說,當瑞德與安迪站在獄中談論未來與過去的時候,那一亮一黑的場景,象徵著充滿無限希望的未來、與對過去擺脫不了的桎梏,「其實,電影與小說是相通的,都擁有四大元素:人物、對話、情節與衝突,加上象徵技巧、對比技巧,看電影其實就像看小說!」也正因為這幕對話與畫面如此觸動人心,謝智彥每次開設「影劇文學」課程時,《刺激1995》必定是口袋名單,不是開場第一堂課就是壓軸好廚,要在學生心裏投下最深刻且最赤裸裸的真實人性。
 寓教於育 分享電影文化內涵

 愛看電影已成痴的謝智彥,笑說自己生不逢時,接觸電影到現在,買過的光碟片幾乎已經可以買兩輛車子那麼多,數量多到家裡都快放不下了。曾部份捐給圖書館,但總覺不捨,於是就決定從自己喜歡的文學出發,規劃「影劇文學」課程,透過寓教於育,在課堂上跟同學們分享這些經典電影的文化內涵。

 只是,何謂經典?經典文學、經典電影又該如何定義?謝智彥說,「經」即是恆常不變的意思;「典」則是典範。「經典」在經過漫漫歲月的時光考驗後,人們依然拜讀、推崇,證實「經典」的地位與不朽,以及可讀性;其中又以「人性」的刻化最為生動!但是,看電影人人都會看,最常聽到的評論就是「好看、不好看或是看不懂。」謝智彥表示,這就是影劇文學這堂課想要傳遞給學生的思維,「不但要看熱鬧,還要能看出門道!就像在死的文章當中,擁有活的眼光,要讓學生既觀樹又見林。」

 因此在整個學期18週的課程中,謝智彥準備9至10部電影,從「文學性濃」及「人性觸碰」兩個原則作為選材基準,片單不限亞洲,包括歐洲及美國好萊塢等電影,例如浪漫愛情史詩《鐵達尼號》、江湖恩怨情仇《臥虎藏龍》、傻人有傻福的《阿甘正傳》、考驗人性的《搶救雷恩大兵》、男女情愫結合飲食文化的《飲食男女》等,就連剛下檔的韓國電影《屍速列車》也納入教材,透過不同類型與風格的電影,除了讓學生分析電影主題以外,也能了解各國的文化、地理及歷史。
 電影教學 激發自主學習

 當學生忙於學業功課時,庸庸碌碌的度過每一天後,到底為生活留下了些什麼?是明天的考試還沒讀,還是下禮拜的報告還沒準備?謝智彥認為,制式化的答案很容易框住學生的思考,也因此評分方式除了出席率與上課態度外,最重要的就是學習單寫作。在課堂上看完電影,細細品味之後,學生不但經常在下課後討論電影裡面想要表達的內涵,還會主動提供電影名單,潛移默化激發大家「自主學習」。

 另外,謝智彥也在學習單規劃包羅萬象的題目,比如《搶救雷恩大兵》的學習單就有一題「如果你是將軍,是否會組織特遣小組去搶救雷恩大兵?為什麼?」《亞果出任務》則有「本片穿插史實與虛構,請查詢資料並簡述虛實相間之處,試著說明如此編排的作用與效果何在?」等問題,學生可以互相討論並分享自己的想法,達到「溝通互動」的目的。

 「看電影大家都會看,但那只是一般表層、是皮膚,我想教給學生的是帶得走的鑑賞能力,也就是既能看到外表,也能看見內在的骨隨與血管。」謝智彥說,一部電影就像一片葉子,當不同類型聚集在一起,也就變成一棵樹、甚至是一座森林,而滋養大地的正是這些人生縮影,不就是國文課最佳的題材嗎?謝智彥認為電影與文學是相通的,只是使用的媒介不同,電影利用鏡頭呈現,文學則是文字;當兩者都了解後,學生慢慢咀嚼劇情張力與文學後勁後,就能夠建立「既觀樹又見林」的邏輯分析。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