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22日 星期三

課程發展思考:為孩子配備獨特勝出的關鍵能力

《經濟學人》2016年1月18日當期封面故事探討「當代科技會如何影響明日工作」,直指包括「所得不均」、「勞動參與率下滑」、「美國企業盈餘GDP佔比創歷史新高」「勞動人口減少」等現象都跟數位革命脫不了關係,籲請各國政府應盡速改革教育體系以協助人民適應時代新趨勢。

當企業都大量採用以一抵十的機器人、運算記憶千萬倍人類的軟體,原來的人力該如何轉型?從人才培育思考,有哪些工作是難以替代的?國家的責任是什麼?個人的責任是什麼?
我認為,有創意的工作、有「人際温度」的工作,應該還不會淘汰。但收入高低、影響力大小,則要視創意成分、專業複雜度而定。

未來的世界,只靠一招半式是不容易闖江湖的。除了要有核心專業能力,還要兼備其他競爭武器,就像大聯盟的投手,很少只靠一個球種屹立不搖的,大多需要搭配其他球種以凸顯主要球種的威力。

丹尼爾‧品克(Daniel H. Pink)在「未來在等待的人才(A Whole New Mind)」一書中提到:未來的世界不再只是屬於一群重視理性分析的特定族群,未來將更需要具有高感性能力的族群。藝術家、發明家、設計師、說故事高手、看護者、諮商員、及宏觀人士,將成為下一波職場新貴。

丹尼爾‧品克提到六種攸關未來的關鍵能力,分別是:
一、不只有功能,還重設計
二、不只有論點,還說故事
三、不只談專業,還需整合
四、不只講邏輯,還給關懷
五、不只能正經,還會玩樂
六、不只顧賺錢,還重意義

這六種關鍵能力來自兩種感知:高感性(High Concept)與高體會(High Touch)。高感性,指的是觀察趨勢和機會,以創造優美或感動人心的作品,編織引人入勝的故事,以及結合看似不相干的概念,轉化為新事物的能力。高體會,則是體察他人情感,熟悉人與人微妙互動,懂得為自己與他人尋找喜樂,以及在繁瑣俗務間發掘意義與目的的能力。未來,只具備純粹理性是不夠的,能再培養「重設計、說故事、整合、關懷、玩樂、重意義」等多元的感性能力絕對是如虎添翼。

面對107課綱,興附團隊正致力於發展可彰顯校本特色的課程,期望培養學生具備「為學求真、做人求善、生活求美」的核心素養,並奠定學生進入國內外頂尖大學的學術基礎,進而引領學生成為與世界接軌的領導人才,讓他們在面對未來能配備獨特勝出的能力,而不僅侷限在考試的格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