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第四節是高二多元選修時段。《科普閱讀解與寫作》這門課邀請中興大學物理系陳惠玉教授到班談科普閱讀的主題。陳教授同時也是物理雙月刊的總編輯。她提到物理的本質很少是一目了然的,一篇好的科普文章,不只是注重在科學概念的闡述,也包含了呈現當時社會的樣貌。教授還舉了一些例子,讓同學理解科學不外乎就是「提出問題、觀察、驗證(設計研究方法)、接受來自不同聲音的挑戰(翻覆驗證)、繼續尋找答案(有甚麼?還有甚麼?如果這樣會變成怎樣?)」的歷程。未必從事科學工作者才需要具備科普素養,一般民眾都可以多閱讀科普,讓自己具備科學思考的邏輯,避免受到偽科學新聞的矇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