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計畫由高雄師大、中興大學共同推動。計畫依恆星、行星、衛星的架構,基於科技產業發展邏輯所設計,漸進式向上整合國小到大學各學段的學習目標。
總計畫主持人林鴻銘教授說,在大學端,科技專業教育是由大學的電機、電子、資訊、機電等科系的分科教育。而在高中職、國中及小學端則應將大學分科系教育所需專業的程式設計、電子電路、機構設計等專業技術,以模組化或積木化的方式做統整,以方便中小學生使用,應用於自造創意的實踐。
簡而言之,
大學:專業技術細節學習。
中小學:則應著重在「創意發想」的激勵教學,學生的創意實踐則透過已模組化設計的程式、電路及機構來快速作系統整合,實現創意實作驗證。
中區恆星基地的主持人,中興大學江雨龍教授表示,基於上述理念:
這個計畫由大學端投入研發,建構NKNU-scratch 3.0 +4060數控平台,目標是將高中、國中、國小三個學段的程式語言及數位自造能力的學習作垂直整合,進而鏈結到大學的分科教育及國家數位科技產業發展。
1.國小:
(積木程式設計+數位控制及感測)、
2.國中:
(積木程式銜接至Arduino程式碼設計能力+機電整合設計能力+物聯網應用能力)、
3.高中:
(Arduino程式碼創新應用設計+機電整合創新應用設計+物聯網創新應用設計+AI人工智慧融入應用)
4.大學:
工程本科生,專業學術及技術學習。
非工程本科生,數位自造能力融入各學科之應用。
5.研究所:
工程本科生,專業學術及技術研究。
非工程本科生,數位自造能力融入各學科之應用研究。
6.產業界:
工程本科生,系統產品整合及應用研發。
非工程本科生,數位自造能力融入至各產業的創新應用。
各校參加踴躍,超乎我的預期。上周和兩位教授討論後,覺得這項計畫的策略十分可行,對於中小學教學現場的支援相當完備,好東西與好夥伴分享,謝謝大里區各校校長的大力支持,願意朝向更嚴謹、富創意的科技自造教育邁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