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19日 星期三

教育電台專訪事前準備的資料

2019/6/20我和淳妍、盈均、信宏三位同學接受國立教育廣播電台專訪,所準備的文字稿資料。

《陳勇延校長:興大附中外語教育及國際教育》

興大附中的外語教育及國際教育一向為外人所稱道,然而多數人並沒有深入的認識,只知道興附學生英文成績很好,辦了很多活動,跟很多國家交流。今天很開心能夠上節目跟聽眾朋友們分享興大附中用心投入語言教育和國際教育所達成豐碩的成果。

首先從語言教育談起,因為有了語言的基礎才能對國際文化有深入的認識及體驗,而不是僅止於用自己的文化觀點看世界,更重要的是語言給了我們一個重要的工具和不同國家的人溝通。興附的語言教育主要有三個面向。首先,是我們學校的英語教學。興附的學生不僅在考試當中成績優異:每年學測英文總是能有約四成的學生達全國頂標,還有一年是超過半數!此外,孩子們上大學回來找老師,總是會說高中紮實的英文實力,讓他們到大學英文相當輕鬆,甚至經常能夠通過免修英文的鑑定考試。我觀察,學生的英文能有這樣的表現,除了自身的努力外,主要歸功於本校英文科嚴謹的教學。英文科老師們不是單打獨鬥,是以團隊社群的方式共同進行學科相關事項討論、備課、命題等,所以整體的教學水準才會那麼整齊那麼好。學生一進來學校,老師就已經規劃好每個階段要加強的項目以及配套教材,長年實施之下,自然造就了興附英文的好口碑。除了學業成績外,每年在英文作文、演講、單字比賽中都有亮眼的表現,像今天來的葉信宏同學就曾在英文單字比賽中獲取佳績。

除了英文之外,興附更利用高一多元選修時段開設:日語、西班牙語、德語、法語、以及韓語等課程供學生選修,期待透過第二外語習得的過程替他們打開世界的另一扇窗。其中日語、西班牙語若能連續修滿一年,我們會鼓勵學生去參加中部地區由靜宜大學承辦的「高級中學學生預修大學第二外語」的進階課程,讓學生學習得以延伸。

最後,在上述的正式課程之外,我們還利用寒假辦理多元營隊,供學生依性向選擇探索。其中就有:日本文化體驗營和歐洲文化體驗營,日文營內容包含了日文輸入法、和服體驗、日本庶民文化-絵手紙、劍道講座、大阪燒製作;歐洲營內容包含了德、法、西三個語言以及這幾個國家的文化、文學、美食、以及旅遊介紹。透過三天較輕鬆活潑的方式來增加學生接觸第二外語的動機,當然也是場場爆滿,獲得參加學生一致的好評。

接下來,在國際教育上,興大附中也是多方面的規劃設計,我們目前做的努力有以下幾個方向: 推廣國際視訊課程、辦理國際交流活動、接待國際外賓、鼓勵個人參與國際交流。
國際視訊部分,我校由施玫玫老師為首,於2006年開始透過視訊與國外學校連線做線上視訊對談,迄今已連線超過50個國家,超過500場次。透過國際視訊課程的長期培養,我們觀察到學生的語文能力、應對進退、以及儀態舉止都有明顯的差異,學生不僅運用英文溝通無礙,他們在接待來賓、校內各處室洽辦公務時展現出的成熟大器才是令人印象深刻之處,看來國際視訊課程真的培養出他們「帶得走的能力」。因應連線課程的成功,施老師進一步開發並指導學生參加:模擬聯合國、模擬法庭、加拿大手術房直播、聯合國研究競賽、全球辯論比賽等。國際視訊的師生還利用放學時間主動辦理國際金頭腦闖關活動,讓那些沒直接參加視訊連線的同學透過問答也能獲得寶貴的國際知識。寒假,施老師也年年辦理全球青年領袖視訊營,裡面除了經典的招牌國際視訊連線外,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還有:國際舞會、造型彩妝課程,讓同學體驗到了正式的舞會經驗,讓他們經歷了一場正式課程裡面完全不會接觸到的社會互動課。本校因執行成效良好,成為欲進行國際視訊學校的典範,興附則是毫不藏私,經常由施老師率團隊分享經驗,以期達到新課綱「共好」的理念。

國際交流活動在興大附中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區塊,我們曾經親自率團出訪的地區有:香港、新加坡、中國大陸、日本、美國,以下舉2個我校定期辦理的交流活動來介紹:
1. 赴日教育旅行:每年11-12月間,我們會到日本進行交流,交流期間除了部分旅遊深刻體會日本特色如泡湯、滑雪、homestay外,每次的重頭戲是兩天兩校的入校交流,日方學校會安排我們學生入班上課、交流團康活動、社團活動等,一天下來兩邊的孩子經常就打成一片,離開時還難分難捨!我們會教學生自製名片,交流時遞交給日本學生,回來台灣後就能夠保留交流管道持續連繫。這樣的交流也經常是互惠的,今年10月就有一個日本學校要到台灣回訪。透過這個活動,我們拓展孩子的國際視野外,也做了最好的國民外交。
2. 滬台青少年科技夏令營:每年七月初,上海進才中學會辦理這個兩岸優秀學生的交流夏令營,我們會讓資優班的孩子過去,讓他們和同樣來自台灣的資優生接觸,也接受大陸高中生的刺激。一整個行程包含了博物館參訪、晚會、才藝發表、專題研究發表等,孩子回到台灣後都變得更加認真積極,因為他們看到跟他們一樣優秀的孩子比他們還要努力!今天來的郭盈均同學就是兩年前去交流的資優班班長,有關於這個活動中學生所受到的文化衝擊,她有最深刻的體驗。
除了上述這兩個活動,我們今年7月還接受國教署的委託要辦理中台灣英越營,由越南丁善理紀念中學的20個學生,結合我們學校20個學生,將為90個隊員舉辦為期一周的越南語言、文化學習營隊。精彩可期!

接待國際外賓這件事在興大附中已經成為了一個常態,因為我們辦學認真,越來越多國內乃至於國外的參訪團都會指定來興大附中交流,以這學期為例我們就接待了來台參加資優雙年會的國際代表團、泰國SUT科技大學的參訪團、日本宮城縣教育代表團。而學生部分,我們與扶輪社合作,每年接待國際交流學生,換取扶輪社薦派本校學生出國交換的機會。今天也在現場的王淳妍同學就是透過這種管道到日本交流了一年。到本校的國際交換學生,今年有巴西2人、墨西哥1人、祕魯1人、德國1人,我們安排他們上午去興大上語言課程,下午則進入我們學校的班級融入課堂,上禮拜才歡送走全部的交換生。

最後,除了我們校內舉辦的各項課程活動,我們也鼓勵孩子用自己的力量爭取機會走出去,好比說剛剛提到的扶輪社交換系統,王同學就是主動參加說明會,並爭取機會參加訓練,最終得以去日本交換。另外,每年我們也都有孩子去參加國際志工、遊學等國際交流活動。校內外以及家庭的力量合作織起一個強韌的風帆,送著我們的學生隨風翱翔世界各地。

總之,我們學校願景當中有一個目標:引領學生成為與世界接軌的領導人才。
我們兢兢業業的想方設法,把他落實在我們校園的課程、活動當中,這也是為什麼我們語文教育以及國際教育能夠獲致豐碩的成果。因為這是我們的理念、我們的願景。

《葉信宏同學:國際視訊》

主持人好,各位聽眾朋友大家好,我是葉信宏。
今天來跟各位談我們學校的國際視訊在做什麼?
我分成三個部分,首先先簡單介紹一下國際視訊,再來說說我二年待在視訊團隊的成長歷程,最後是心得省思。

一、國際視訊概述
本校國際視訊課程在本校施老師和修平科大林老師的帶領下,以同步連線多國的方式,和國際學生一起學習。目前已與世界各地超過五十多國的學術單位合作(如美國、加拿大、克羅埃西亞、伊朗、瓜地馬拉、阿富汗、孟加拉、黎巴嫩等)。課程是以學年為單位,每年都有不同的課程,如今年很特別的是我們用英文教加拿大數學,像是數列的概念,他們的數學老師還對我們讚譽有佳。

視訊課程分成入門、中階和進階課程。入門課程包含文化交流、美食視訊,中階課程則有全球青年高峰會議、跨國模擬聯合國,進階課程如國際模擬法庭辯論賽、國際研究競賽,特殊專案則有跨國手術視訊。跨國手術視訊是由一位很厲害的指導醫師一邊開刀,一邊做解說,那場視訊連線到五大洲,人特別多。另外,過程中也開放提問,但對象僅僅只有全球的四國國家,我們就是其中之一,這場視訊除了進入開刀房直接觀賞,很刺激之外,透過現場提問更增加了我們不少醫學知識,這次也有一女中的學生搶著來報名難得的手術視訊呢!藉由視訊的多元課程,不僅打破了國界侷限,也使學生得以接觸到在教科書未能得到的知識和經驗,在拓展國際視野的同時,更能提升學生的統籌、領導能力,達到知識面與現實面的協調,並且以低成本來完成國際觀的養成。
入門課程,我以我方與加拿大視訊連線為例,那次我們討論彼此的迫切議題,過程中我們對當今台灣的勞工及人口老化進行分析,使個人的見識不再侷限於我的生活圈、我的學校,而是整個台灣社會狀況。

聽完加拿大學生分享後,我們發現相較於台灣學生關注的老人與勞工議題,加拿大學生反而更關切種族不平等與能源浪費,使我們了解到不同國家、不同文化下,關注的迫切議題也不相同。

這個課程已在我們學校實施13年,我們詢問了參與國際視訊的學長姐畢業後的規劃,發現他們的全球移動力相對於未參加者而言,比例較高,有些人選擇出國留學,有些人則積極爭取交換學生的機會,而我也有極大意願想在大三交換出國,拓展視野。

二、個人成長歷程
1.參與動機:國中時就聽說高中模擬聯合國很有趣、也可以學習,而興大附中的模聯則是包含在跨國視訊課程裡,因此就高一直接選擇加入團隊,開始學習並培養能力。

2.衝擊與成長:
(1)高一入學,我是個木訥寡言的學生,但是藉由兩年多不斷參與國際視訊的各項活動,訓練了我的語表能力,我逐漸能勇於表達自己的看法,也了解了不同國家學生對不同議題的看法。到現在,高三畢業後才能在這裡開心且大方地與你們分享我的學習歷程。

(2)在開始和多國視訊之前,學長姐以及老師會帶領我們如何保有問題意識和教導我們提問的技巧,像是如何進行深入提問,或是文化得體不得體的問題。經過訓練,我們不但學會了該如何有效地提問,也培養了我們獨立思辨的能力。

(3)我印象最深刻的課程是跨國研究,我們與加拿大Queen Elizabeth H.S.跨國成組,也就是我們這組有台灣也有加拿大學生,共同針對一個議題在期末時透過視訊一同報告。我們這組透過社群軟體Skype視訊與Gmail互相聯繫討論並以數據比較加拿大學生及台灣學生對情愛關係的相關經驗及觀念。這是第一次自己和國外的學生一起產出報告,一方面須配合時差協調雙方討論的時間,另一方面還需致力於製作問卷調查台灣青少年的想法。我們發現加拿大學生對於戀愛方面相較於台灣進步許多,因為台灣家長及師長的保守價值觀,認為學生就是要乖乖讀書,因此許多高中生談戀愛還要遮遮掩掩,保持低調,兩國相比,加拿大社會對於他們高中生的戀愛比較友善,因此他們的戀愛學程也比較完整。

(4)在進階課程的國際模擬法庭辯論賽中,相關的法律常識和英文辭彙,對於我們高中生而言是一大挑戰,而施老師也不是法律專長,因此我們積極詢問已考上律師執照的視訊學長各種問題,我們一邊被接連的問題弄得焦慮,一邊從中學習如何解決問題,那段準備期我們經常放學留到九點、十點,只為了充實自己的實力,並期望能在模擬法庭中贏得法官的認同取得勝利。我簡單說一下案子經過,被告自美國返回澳洲時,被查獲帶毒品入境,因而被澳洲警方控以運輸毒品罪名,被告則宣稱是飛機上坐在他旁邊的一位年輕女性請他攜帶,究竟是遭到誣陷,還是蓄意攜帶毒品?

我和同學擔任辯方律師,在模擬法庭攻防賽前我們準備了近幾個月的時間,事前預備工作像是熟悉證人證詞並從中找出疑點。在模擬法庭攻防賽過程中,我們律師做詰問時,常常要以誘導性方式問出證人能左右法官判決的關鍵,甚至必須當場隨著證人的回覆更改我們的結案陳述並在極短時間內產出英文修正版最後表達出來。透過模擬法庭的參與以及學習,訓練了我的英文寫作能力、邏輯思辨和即席回應和即席辯論能力。

三、心得省思
參與這團隊的二年多,我的高中生活不再只有讀書,更多的是在密集且長期的課程裡,我學習如何進行批判性及創意思考,除此之外,因為我們持續沉浸在國際的環境裡,我們對不同國家都會自然而然保持應有的尊重,平等的對待每個國家的人,並展現我們的熱情,和他們互動,自然而然就交到了許多外籍生朋友呢!

感謝校長支持這個課程,施老師和林老師才能繼續發揮創意指導每屆想接觸國際、培養國際觀的學生們。

也非常感謝施老師和林老師願意不辭辛勞的將他們的休息時間積極投入指導以及訓練,替我們改稿到凌晨,培養我們的各種能力。謝謝他們,也謝謝主持人!

《王淳妍同學:日本交換經驗》

大家好,今天主要要跟大家分享我海外一年交換生活的心得感想及所學。而在這之前我要先介紹一下給於我這個機會的扶輪社。扶輪社是依循國際扶輪的規章所成立的地區性社會團體,以增進職業交流及提供社會服務為宗旨,許多扶輪社皆有與高中職學校合作,在學校成立扶少團,帶領學生參與公益活動。目前台灣劃分為十二個扶輪地區,共有八百多個扶輪社,超過三萬位的社員。而在十二個扶輪地區中,涵蓋範圍約西部台中以南加上東部宜蘭、花蓮、台東的五個地區所組成的「多地區交換組織(RYEMT)」,為負責處理一切交換事務的組織。我所參加的國際扶輪青少年交換計畫的事務也是其組織所負責。國際扶輪青少年交換計畫-RYE的目的在於提供青少年與其他國家人士接觸及深入了解其文化的機會,期望透過交換,青少年能學習到外國生活的各個面向並拓展其國際觀。不同於商業機構的交換計劃,學生需透過扶輪社推薦來參加此交換計畫,且在出國前給予交換學生一系列一年的講習,使交換學生能做好出國的準備。在交換學生出國後,扶輪社也會定期注意交換學生的生活情況,讓交換學生能盡快適應新的生活。最特別的是,交換學生家裡也需接待國外來的交換學生,如此一來不只學生,家長也能有與外國學生交流的機會。交換國家以選填志願的方式,透過講習期間交換學生的表現作排序,不過各個國家也會有一些對交換學生的年齡及行為限制,而交換期間的就讀學校、接待家庭等皆由交換之國家當地扶輪社安排。我在高一升高二¬¬-2016年的暑假,申請參加了國際扶輪青少年交換計畫,2017年八月我隻身一人前往日本,至2018年七月交換結束的一年內,我學到很多也有所體會。

日本距離台灣很近,且近年來網路資訊發達,透過日劇、漫畫、動漫等影音媒體,因此我們多多少少對日本這個國家有一定的認識,當初選擇日本作為交換國家時,不少親朋好友都問我為何不選擇熟悉度較低的歐洲國家,或英語系國家,但在期望自己能盡快適應、且深入體驗當地文化並學習第二外語的目標之下,我選擇了日本。但即使對日本有些許的了解,交換生活的一開始,我仍然遇到了許多問題。首先當然就是語言的問題,再前往日本前,我沒有任何的日語基礎,透過日劇也就學了「你好、謝謝、對不起」等短句以及數字、時間的表達方式,原本想一開始用英文溝通,但卻發現日本人普遍還是不擅長英文,在英文無法溝通的狀況之下,迫使我快速學習日文,在多聽多講不怕出錯的學習態度下,三個月後,我便能用日文與大家交談,這樣的學習態度是我一年交換生活的最大收穫。另一個收穫是體力,在交換的一年中,我住在東京北邊、距離東京都約兩百公里的栃木縣宇都宮市。宇都宮市跟台中比起來,完全就是一個鄉村,學校環顧三百六十度的稻田景色讓我印象深刻。大眾運輸不便的狀況下,同學幾乎都是騎腳踏車上學,而我也是如此。然而接待家庭距離學校約有七八公里,因此我每天上下學來回往返便要兩小時左右。雖然辛苦但也是一個珍貴的體驗,這樣的一個體驗使我在回台灣之後,使用腳踏車的次數大增,放學也都是自己騎腳踏車回家。在日本學校的生活中,我也體會到日本同學堅忍的精神,例如即使積雪二十七公分仍騎車上學,又或者是社團活動全年無休的練習,這些都讓我印象深刻,也讓我對日本這個國家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我們印象中的日本人做事都比較嚴謹,而我在日本一年所體會到的也是如此,不過我認為這是因為他們會考慮很多,不只為自己考慮,也為他人考慮,因此也就相對會比較嚴謹。不過也因為社會風氣如此,日本人有時在表達上便不會直白的說,因為他們認為即使迂迴的表達,對方也能了解他的想法,這對直來直往的我在與人的溝通上也產生了許多困惑與衝突,但我在互相了解以及主動提問之下,順利的減少了衝突。

離開家人,在國外生活一年真的不容易,過程有淚有笑,但這樣的生活使我成長並更加獨立,也交到了許多外國朋友。回國快一年後的今天我們仍保持聯繫,暑假也計畫要回日本找家人、朋友。這樣經驗也使我能更有信心面對即將再次離家前往外地求學的大學階段。我非常高興自己在高中階段便能有這樣一個經驗,感謝興大附中的支持以及台中南門扶輪社給予我這個體驗一年交換生活的機會。

《郭盈均同學:上海交流經驗》

主持人好,各位聽眾朋友大家好,我是郭盈均。就讀國立興大附中的數理資優班。這三年來,待在數理專長的班級裡面,藉由專題研究課程,慢慢訓練自己獨立研究,邏輯思考的能力,也因為要查詢許多文獻來求證與學習,我們必須要學著看原文研究,因為這樣,讓我們在這三年,除了在平常的英文課接觸到英文,更是在網路和書本中,用英文來碰科學。

除此之外,我覺得學校對於我們國際觀的培養也可以說是非常用心。其中,我想最讓我獲益良多的活動莫過於是在高一升高二那年暑假到上海參加為期10天的「玩轉科藝,點燃夢想」滬台科藝夏令營。

滬台科藝夏令營是一個能讓兩岸青少年交流的平台,這是一個藝術人文與科學活動兼具的營隊,而我也藉由這次的機會和上海幾所重點中學的學生認識與相處,這十天,確實給我許多的震撼與學習。

首先從學習態度說起,和上海進才中學的同學聊天的過程裡,我才深深體會到他們的不安與壓力。在高度競爭的環境下,他們從高一開始就進入隨時備戰的狀態,每一位優秀的同學所嚮往的學校,無不是中國前幾大的名校,盼望能有更多的資源或是更好的發展。一位跟我們同年紀,當時才高一的同學告訴我:「我們同寢室的同學,可拼的呢!常常三更半夜還開著檯燈苦讀呢!」甚至有些同學在等待、空閒的時候,拿出來的不是手機,而是數學題本。還有一位同學的夢想則是進入美術系,在畫室拼命地畫畫,只為了上自己理想中的學校。他們努力的程度比我想像中的多太多太多了!使我成長的,當然不是開始讀書讀到三更半夜啦!讓我真正學到的是他們真的知道自己要的是甚麼?然後願意為了自己的夢想,奮力一搏! "我覺得知道自己想要甚麼?”這件事情比埋頭拼命往前衝好多了!這樣的學習態度,我覺得不但更有動力,而且更有效率。

另外我想分享的是我對兩岸交流的所見所學,以學術性質來說,第四天的專家演講和學生論壇,確實引領我進入學術中的殿堂,中國與台灣的學生輪流上台報告,我覺得各有各的優勢,都有大家值得學習的地方。在那一場精采的學生論壇中,中國的學生令人佩服的是他們大方的台風,他們勇於表達自己的專題成果,而且很有自信~至於台灣的學生,或許是有科展的比賽訓練,我覺得台灣學生針對科學實驗或研究過程非常細膩,絲毫不馬虎。以上所講的元素,對於一份成功的科學研究都是不可或缺的!因為有這樣的機會觀摩學習,對我之後在高二專題研究的表現也有相當程度的幫助!

以探索學習的層面來說,在這十天的學習裡,我們到了很多讓人大開眼界的地方,例如:上海汽車博物館、中國航海博物館、集成電路科技館、上海科技館等等,每一間博物館都能看見他們對於這項產業的發展史,我覺得整體來說...可以用蜘蛛網形容,多元全方面,發展不受限,最重要的是,他們把每一步都走得很深入、很完整,不得不說,他們在這短短的2、30年裡,迅速在眾多產業中名列前茅,不是完全沒有道理的。

記得第三天的定向挑戰賽,上海學校和臺灣學校近900名中學生齊聚上海科技館,滬臺同學結隊,運用手機APP,進行定向越野賽,相互合作、腦力激盪,知天知地知萬物,以探索科學知識。坐在時速431公里的磁浮列車上,感受前所未有的衝擊,我想唯有走得越遠、學得越多,才能讓視野更廣;唯有虛心學習,才能更有收穫。沒有去這一趟上海行,如何與對岸學生交流,如何提高自己的視野呢?

分享完探索科學後,大家可能會想:咦?不是說科學與藝文兼具嗎?是的!在第五天的晚上是大家最期待的文藝匯演,每一所學校都展現出他們的熱情、創意與活力,有些學校以唱歌呈現、有些學校以舞蹈呈現、甚至還有學校以戲劇方式呈現,中國學生也準備了民俗樂器的吹奏以及民俗舞蹈的展現,那是一場很難忘的視覺與聽覺的饗宴!我想,安排了這樣的活動,是希望我們能成為一位能文、能理,不忘記藝文溫度的科學人吧!

讓我們做個結論。滬台科藝夏令营活動有四項内容。一是參訪科普館,了解最新科技成就。二是學生論壇,交流專題研究。三是藝術展演,透過藝文活動深入交流。四、走訪藝術高校、走進人文巷弄,例如朱家角、豫園城隍廟,體會藝術與人文。這趟旅行,無疑地教會我懂得如何生活、何謂美學?懂得認識自己、積極求學;懂得立足高處、放眼世界!

最後,回歸到自己的成長。對於上海的行程,我參與的程度很深。一來,是自己本來就熱衷於其中,想真正學一點東西回來;二來,因為我是擔任同學和老師之間的橋樑,所以對於師長交代的大小事,我都必須在短時間內,讓同學完全的接收到,然後迅速完成。這樣的訓練,讓我在應變能力與溝通能力上也有成長。我很珍惜我在上海發生的點點滴滴,包括與校長一起參加營隊的開幕式,被上海的記者採訪等等,沒有這些經驗的累積就不會有現在可以坦然的在電台與大家分享的自己,謝謝興大附中給予我們這個機會,走向國際,成為一個有能力的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