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今年寒假延長兩周,即將在下周二開學了。寒假的延長不是討大家開心,而是國家為了爭取時間做好防疫整備,避免疫情擴散所做的不得已決定。
因應防疫,學校在一月底即成立防疫工作小組,依據中央疫情指揮中心及教育部的指令,在環境清潔消毒、防疫物資籌措、行政應變程序擬定等各項工作做了許多努力。在這裡,校長要公開感謝延長假期間仍持續到校加班的同仁,謝謝您們為開學前所做的準備。
二月初,校長整合各處室的意見,寄發了一封給全校親師生的信件,內容除了有各年級的學習叮嚀,還提醒師生務必要上網填報旅遊史等重要防疫事項。截至我寫這篇文章前,全體師長已全數完成回報,這是很好的表率。興附同學們的表現也不遜色,全校1611位學生,只剩47位尚未填報。學務處已通知導師聯絡這些同學在開學前完成填報工作,請同學們也在班群裡相互提醒一下。
或許有同學會好奇,為什麼要做這些?個人有回報行蹤的義務嗎?校長想利用這篇文章跟大家談談防疫所衍生的個人與群體間權利義務的議題。
為什麼學校多了這些規定,背後的道理是什麼?
要求師生在開學前上網填報旅遊史,一來是遵守中央疫情指揮中心的規定。防疫視同作戰,下級單位有遵辦的義務。試想若一人一把號,各吹各的調,防疫措施將無法落實,台灣疫情勢必無法控制得像今天一樣好。第二,當學校根據師生的填報,知悉有入境或過境中港澳等地時,護理師會逐一電訪,了解細節,詢問有無身體不適,並給予正確的衛教宣導,提醒需依規定完成14天居家檢疫。這些有旅遊史的人,不是罪犯,沒有犯任何錯,所以無須用異樣眼光看待。之所以要求其居家檢疫,是衛服部規範的健康管理措施。14天是推算的潛伏期均值,過了檢疫期,都沒有出現症狀,再出外活動,對其他人是相對安全的(雖然從媒體報導,也有超長潛伏期的例外)。這也是為什麼學校希望在開學前掌握名單的用意,目的是避免開學當日,突然冒出仍須居家檢疫的師生卻到校的意外事件。
除此之外,開學後,班級或個人皆須配合學校規範的衛教規定。例如以正確方式勤洗手、環境應確實清潔消毒,不可以隨便敷衍。還有應盡量減少出入人多、密閉、不特定對象的空間,若無法避免,例如搭公車的時候,就戴上口罩保護自己。依中央疫情指揮中心,學生平日到學校,尚無需配戴口罩,但若出現發燒或呼吸道症狀,就應隨即戴上口罩,並通報健康中心,先安置在獨立空間等候家長帶回就診,並在家休養,不宜勉強到校。各位都知道,口罩目前是短缺物資,教育部雖然日前有配送口罩至學校,但數量有限,是用來緊急備用的。那些情況會由學校給予口罩呢?當師生在學校期間突然出現發燒及呼吸道症狀,為了旁人的安全,健康中心將啟用備用口罩。其餘人員,在物資尚未充裕前,都不宜至健康中心領取口罩。校長建議師生自備一至兩個口罩放在書包,以備不時之需。校長自己也是到藥局排隊購買自用,沒有特權。目前,備用口罩只發給疑似病患,以及每日高頻率面對不特定對象的護理師及門口保全,敬請大家體諒。
校長希望各位思考,不管喜不喜歡,戴上了悶悶的口罩,這種行為的目的是什麼?單純是為了保護自己不受病毒傳染嗎?還是另外有集體公共安全上的責任?個人與群體之間,除了自己的利益之外,每個人是否也同時負擔了和其他人共同生活的公共義務呢?興附同學的素質很高,校長認為有必要在同學遵守規定的同時,也盡量說明清楚,讓師生了解為什麼有這樣的規定,並引導你們思考個人與群體權利義務的關係。盲從規定或把特立獨行當成帥氣,都不是我所樂見的。
防止感染與正常作息能兼顧嗎?
有人在媒體上質疑,不是為了防止感染的風險,才將寒假延長嗎?為什麼疫情尚未消失,學校就開學了呢?並據此主張應該繼續放假。但也有人反過來問,如果都不開學、不復工,大家一直放假,那又會怎麼樣呢?
這是一個很好的思考點,沒有絕對的對錯。持續放假,或者像中國部分地區所採的封城措施,都屬於防堵性的作為。防堵對於疫情隔絕,可能有作用,但相對的也隔絕了正常作息。要採取到甚麼程度,可能必須考量當時疫情的程度。
各位可以用篩網或鍋子瀝水的概念來想像防堵與日常的兼顧。以水來比喻日常作息,篩網是管制作為。當篩網很密很小,甚至密不通風,那就什麼都過不去;相對的,篩網的孔太鬆太大,那也形同沒有管制。
疫情究竟會短期退燒?或是持續更長的時間呢?眾說紛紜。個人權益可以伸張到什麼程度?為了社會集體利益,公權力又可以限制我們的行為到什麼樣的程度?兩者之間幾乎是衝突的,而權衡的標準又該如何拿捏呢?
身為校長,我能體諒政府高層在做決策的為難。因為,我有時也必須面對校內類似的兩難情境做出裁量。正因為是兩難,就未必全體見解一致。簡單說,就是不保證每個人都開心或認同,但我能盡量做到的是,在決策之前,徵詢周邊的聲音,當他們都難以下決定時,我就做最後裁示與承擔。未必完美,但至少盡量把每種可能思考過一次。所以,如果有不周詳的地方,請見諒是我的決定,不要苛責第一線的同仁。
寒假期間,學生的活動,例如社團寒訓、營隊、補考 ……因應疫情發展,都陸續做了調整。開學後,我們參考教育部提示的原則,朝向減少大型集會的次數與規模,全校性的集會將先暫停或改變形式。例如下周二的開學典禮將取消全校集會,改在各班教室實施。因為有重要防疫事務與衛教宣導要進行,請師生必須在七點四十分到校。三月底前的週二升旗朝會,都先暫停、改在教室,待三月底再視疫情做決定與公告。其他集會活動,將視其急迫性、必要性、不可替代性,做適度的調整因應,並限制非本校師生、外部不特定對象的參與,因為這些校外人員我們比較不容易掌握,相關事宜請定期注意學校官網的公告,也會透過教室無聲廣播提醒。教育部已頒布停課標準,學校將依此辦理,因停課所衍生的補課、補考等應變措施也都已經擬妥辦法,在沒有特殊疫情發生時,平日的課堂、社團等學習活動,仍將如常運作。
如果受感染的是你或你的家人呢?
如果在我們身邊出現了感染新冠病毒的人,要怎麼辦?如果這個受感染的人是你的朋友或家人,又怎麼辦?是或不是你的家人朋友,會讓你有不同的想法嗎?應該有不同的做法嗎?甚至,如果受感染的是自己呢?我們會如何想,該做什麼樣的決定呢?
最近在媒體、網路,對於感染患者、居家隔離、居家檢疫者,部分媒體報導所採用的措辭、稱呼相當聳動,讓人捏把冷汗。我認為應該居家隔離或居家檢疫者,若是罔顧公共衛生規範,仍到處趴趴走,或者隱匿接觸史、疫情者,的確是不對的行為,應該受到譴責並施予重罰。但若不是這類情形,只是無辜的病患、或是在疫情未明朗之前,到過疫情升溫的國家或地區旅遊,也如實申報並依政府規定自主管理,實在不宜用異樣的眼光去看待他們。
台灣目前疫情控制得宜,應該給予政府支持與肯定。但除了極少數極權國家之外,世界是一個交流密切的大型網絡,從這個網站(https://www.flightradar24.com/…),可以看到台灣上空有非常多的飛機來往,顯然,台灣不是與世隔絕的國家,沒有人敢擔保未來疫情。我們都必須有最壞的打算,做最周全的準備。
發燒、咳嗽、流鼻水,未必就是新冠肺炎。別忘了,放寒假前,我們還在為流感傷腦筋呢。開學後,身旁的同學,有可能出現類似的徵狀,不要把他們當瘟神,但也不可輕忽。要謹記:勤洗手,注意呼吸道衛生與咳嗽禮節,必要時戴口罩,減少出入人多、密閉、非特定對象聚集的場所,保持早睡早起正常作息,多運動,讓自己免疫力維持在高檔,不用過度恐慌,維持好心情,也是加強免疫力的一部份喔!
校長陳勇延謹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