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30日 星期一

給家長一封信_影音版

以往期中考後給家長一封信都是文字版,最近老師們忙著準備線上課程,我也藉此研究一些新工具,這次嘗試新增影音版,是在iPad上用TouchCast這套免費app完成。
現在的app功能之強大,超乎我想像,而且又容易上手,真方便。

————
預定隨第一次定期考成績單寄給家長的信件
文字版
【溫馨祥和與多元卓越的期望】
各位家長好
第一次定期考試已結束,伴隨成績單的寄發我附上這封信跟您報告學校的近況,並與您分享一些學生教育的想法與做法。

適性揚才,追尋自己心中的滿級分
今年本校共556人報考學測。「國英數自」、「國英數社」4科加總的級分,達56級分以上者有59人次(其中,國英數自35人次、國英數社24人次),較去年的37人次進步了22人次(底下括弧內%為去年數據)。

一、「國英數社」最高分為59級分,有48.2%(41.1%)的同學達全國頂標,全校均標為50級分超越全國前標。

二、「國英數自」有1位同學取得60級分滿級分的佳績,並有29.5%(28.7%)的同學達全國頂標,全校均標為50級分超越全國前標。

獲獎的高分群同學,固然值得歡欣。但分數也不是人生的全部,在學測放榜隔天,我寫了一封信《分數很重要,但不是人生的全部》給高三。我勉勵同學,考得好,高興一下,接下來還是要步步為營,忠於興趣、天賦,做出最佳的選擇。我經常勉勵同學,每個人要努力探索自己的興趣及熱情所在,並在學業、課外活動中找到平衡,以認真的態度做好每一件事情,尋求自己心目中的滿級分!

社團不只調解情緒,也兼具學做人與學做事的功能

這學期初的社團社長會議,我勉勵同學,無論是靜態或動態型社團,都應該掌握社團的學習功能。所謂社團的學習功能,未必與社團主題的學習(例如烹飪、熱舞......)有直接相關,還包含一些普遍性的學習。舉例來說,棒球社的主題是球類運動,但是在組隊參賽或團練過程,如何凝聚全隊向心力、隊務/社務等事務如何有條不紊的打理、如何對內、對外溝通......,這些即是所謂普遍性的學習,在各社團都有機會發生,只是呈現的樣態不同。

同學在每學年的社團學習後,要自我整理從中學到甚麼?這些學習省思是同學未來在備審資料(目前的高二三)或學習歷程檔案之多元學習表現(目前的高一)可以放進來的,千萬不要只放幹部證明或幾張照片,除非教授有靈通,否則他是無法理解其中的價值。

再舉一個例子,這學期因為疫情影響,往年各社團在學期末或暑假的成果發表,該如何應變?同學很難以不變應萬變,所以至少要構思「如常運作版、加強防疫版、因疫取消停損版」等ABC方案。這些彈性應變的經驗,將來也能作為社團學習價值的強力佐證。

考試的題目,通常有標準或接近標準的統一解答。但真實生活的問題,卻往往不是。經常是沒有標準解,只有最佳解。而是否為最佳解,又因為不同立場,詮釋也有差異。這些經驗,多半在課堂內不容易學到,需要更貼近真實生活才能感受到,這也是我願意支持社團運作的原因之一。反過來說,若同學在社團或課後花掉的時間,沒有從中學到趨近真實、深刻的體驗,那就很可惜了。

任何的學習,都需要做好時間平衡配置,就好比你不能因為喜歡英文、討厭數學,就一直只唸英文、放棄數學。以今年學測為例,放棄數學幾乎是與頂尖校系揮手掰掰了。我肯定社團的學習,但也提醒同學別忘了,基礎學科是升學的首要門檻,也是上大學的學術基礎。千萬別誤信到高三最後幾個月才開始拚的說法,我看過太多例子,都是後悔當初偏廢得太凶。社團是部定正式課程之一,發現學生有所偏廢時,需要的不是禁止,而是輔導。我要再次提醒同學,分數不是人生的全部,但社團也不是。兼顧多元學習、拿捏輕重緩急,才是王道。

我誠懇建議家長們,不要只一味管制孩子的課外時間,也不要讓孩子感覺到你只在乎考試成績。他們考試外的興趣與生活,也值得您的關心與支持。用溫和而堅定的態度,關心孩子、多溝通、少責難。尤其,不要在雙方情緒上來的時候處理事情,只會治絲益棼。

前進悅賢館! 鼓勵師生追求多元卓越、超越自我

為了鼓勵同學,追求多元適性的發展。職務宿舍改建後的悅賢館落成後,我提出了「前進悅賢館」的拔尖獎勵活動。只要各領域(不侷限在學術領域,運動、才藝都算),符合以下標準之一:1.獲得全國級獎項;2.獲得創校以來該項最佳成績。我將邀請達標師生至悅賢館作客,茶敘或餐敘,並致贈小禮物合影,象徵師生的表現曾經登上興附高峰留下紀錄。我期待,每年都有同學挑戰前人成就,以「超越自我,多元卓越」作為興附師生共同努力的目標。

防疫當前,限縮個人保全大我,才能兼顧小我

學校的進步象徵不只是升學數據或競賽成果的光鮮亮麗,而是學校成員展現的內在氣質。內在氣質如何展現?從環境、從人可以感受到。我每次到外校訪視時,察看環境是否整齊乾淨?而不是建築多雄偉設備多先進。整齊,代表這裡的人有默契、有紀律,不造成他人的困擾;乾淨,代表這裡的人有公德心,不會製造骯髒要別人收拾。公德心可以展現出一個人或學校的文明程度。自私一點都不難,因為自私是人類很強的根性,難的是不自私。能表現自制、為他人設想的公德心,才是文明的作為。讓自己行為不造成他人困擾,少一點自私,多一點貼心,也能讓環境更祥和溫馨。

這次的病毒教我們一件事:每個人都不是獨立的個體,彼此深深影響。防疫當前,不是個人方不方便、怕不怕的問題了,學校須綜合考量上級規定、台中市作法、校內情況,再做出最後決定,坦白說,很難盡如人意。如果家長有聽到學生抱怨一些事,請盡量站在理解的立場,和孩子討論為什麼學校會這樣做,如果有不清楚的地方,歡迎洽各處室詢問,敬請各位多多體諒。

前幾天,陳時中部長引用台語諺語,「相分食有賰,相搶食無份。」用來提醒民眾,面對疫情,大家都需要限縮自己的自由、私慾,來保障群體的安穩。只有群體安穩,個人的安穩才有望早日恢復。

祝福興附師生平安,台灣平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