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25日 星期四

止於至善,無盡是愛

雖然當了校長多年,我口才不是特別好,每次總是致詞後才發現漏東漏西。所以,我習慣先寫下談話的重點,每次在寫稿子時,也會幫助我深思和對話者的關係,感覺好似促膝交談,比較能將我想訴說的道理和關心更完整傳達。

近期是學生社團成果發表的旺季,只要時間許可,學生活動我會盡量參與,未必要上台說話,能和觀眾一樣坐在底下感受同學的成就,也是很幸福。目前已經有耀昕、新廣完成演出,即將在5/27於本校演藝廳登台的是合唱團。底下這篇短文是我為合唱團節目冊寫的文字,讓我們一起為孩子們加油。
---------

【止於至善,無盡是愛】

NBA在每年球季開始,會推出一個形象slogan。今年是「THIS IS WHY WE PLAY」。繞著slogan為核心拍攝的形象影片也拍得很動人。每個人打球的原因不同,但「喜歡打球」的動機可能有些類似,大都是內在動機強過外在動機。

那麼學習呢?

在丹尼爾高曼、彼得聖吉合著的《未來教育新焦點》有一段文字提到類似的事:

「孩子遇到他們最重視,或是最吸引他們的事情,就會全神貫注,展現高度興趣和學習動機,這種打從心底湧現的「內在動機」,......對孩子來說,那就是他們真正想學的事情和理由。」

明白這個道理之後,下一個好奇的問題是:該如何強化學習的內在動機呢?

保羅‧塔夫在《幫助每一個孩子成功》這本書裡指出:營造一個支持性的環境,引導出孩子的勝任感、自主性與歸屬感,將有助於培養孩子恆毅力、自我控制等非認知能力。作者指出,這些非認知能力對於未來成功的影響遠遠大於認知能力。當這三項關鍵需求被滿足後,內在動機才得以永燃不滅。

勝任感能提升學生的自信心,覺得自己可以掌握並勝任老師所交付的工作,而更加努力去完成;自主性是學習者認為自已有決定權時,就會產生自發性的行為,而且會更謹慎的判斷自己應該要怎麼做比較好;歸屬感是期望與他人有緊密的情感連繫,如果孩子對家庭、學校沒有歸屬感,又如何產生良好的行為?無論學習甚麼,當學生能感覺到勝任、自主、歸屬,學得好的機會大增。

惠君老師所帶領的合唱團,正是以上的縮影。

因為我們喜愛歌唱

上個月甫結束的全國鄉土歌謠比賽,合唱團如往年不負眾望榮獲四個特優、一個優等。這樣的表現,讓我深深以各位為榮。不僅是因為佳績,而是我看到師生們對音樂的執著。尊敬自己、尊敬對手、尊敬比賽。在師生身上並未看到常勝軍的驕傲,這是令我最感高興的。

因為音樂,讓每一屆參與合唱的孩子,未來有更多想像、有無限可能。得到佳績值得喜悅,但永恆的幸福是存在於和同學、和老師共同學習的過程,不是嗎?

「你必須十分努力,才能看起來毫不費力。」這句話用來形容合唱團再貼切不過了。拿特優看起來似乎毫不費力,背後其實是專注、勤奮、自律。是甚麼因素讓他們甘願日復一日的練習?我的觀察,比賽成績不是支持的唯一關鍵,真正的魔法是存在他們內心的音樂魂,還有志同道合的歸屬感。

《天青‧未了》,是15X16的ENDLESS STORY。
「止於至善,無盡是愛」是我對演出主題的詮釋,
也是我對合唱團同學與惠君老師的祝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