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15日 星期四

為什麼你需要有規劃的人生?

沒規劃的人生叫拼圖,有規劃的人生叫藍圖;
沒目標的人生叫漂流,有目標的人生叫航行。


這是我在網路讀到的一段話。每年這時候看學生申請大學時都有這樣的感觸。有些學生目標明確,攤開他高中兩年半的經歷,看得出有計畫朝向一個目標耕耘深度與廣度。但有些學生不然,選填志願時仍是一臉茫然,問他興趣,那也可以,這也不錯。試著幫他看看可能的選項,卻很難勾勒出一個鮮明的輪廓。他到底是誰?想成為怎樣的自己?

昨天下午高一多元選修時段,這週是隆諺主任引導同學填寫校系探索學習單,我跟隆諺借一點時間,提醒還沒交作業的要補交,接著我跟修課的學生分享了上述的觀念。期勉同學及早規劃,從現在起還有兩年的時間,你該強化自己哪個科目?該豐富自己那些向度?不是人云亦云地隨眾漂流。同樣的話,昨天中午我和今年70級分以上的學長姐對話時,他們也提到及早規劃準備的重要。

有人說,哪有可能做人生規劃。這樣的說詞,恐怕是誤解規劃的意義。規劃本來就是一個動態的歷程。若完全沒有規劃,就等於心中沒有定錨。一群「隨便先生」「隨便女士」,問他們想要甚麼,答案都是模稜兩可。

圓規為什麼可以畫圓?因為腳在走,心不變。
為什麼不能圓夢?因為心不定,腳不動。


有規劃的人生,還能在實踐歷程中鍛鍊心智。心智像肌肉,是可以愈鍛鍊愈強健。有了計畫,還必須透過執行力的修練要求自己,這個自我要求的過程,就是我所說的心智鍛鍊,它可以強化我們的毅力恆心。能自我覺察、自我管理內在情緒與注意力的學生,有較好的學習成效。史丹佛大學有名的《棉花糖實驗》,追蹤顯示:延遲享樂內控能力較佳者,後續人生發展成就較高。在《孩子如何成功:讓孩子受益一生的新教養方式》、《恆毅力》等書,都不約而同提到毅力這個變項甚至比家庭社經、父母智商等變項,影響孩子成功更鉅。

人與人之間的差異,其實很簡單:
你在賴床,他在鍛鍊;
你在應付,他在用心。

沒有人不喜歡輕鬆,當我們渴望羨慕別人的成功所帶來的報酬和名聲時,別忽略了這句話「平日要很努力,才能看起來毫不費力。」

不要再抱怨外在人事物影響我們的發展,自己的未來有百分之九十操之在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