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找了幾段有關這兩類課程的文字敘述摘錄如下:
一、多元選修課程主要為幫助學生用來"試探性向"的課程、"通識"課程、"知識統整應用"的課程,乃至"職涯試探"等課程。
二、多元選修課程是提供更個別化與差異化之適性課程,如"通識應用"、"職業試探"、"大學預修"等。
三、校訂必修課程是提供學校發展"校本特色"課程,以"跨領域","知識統整應用"類型之課程為主。
綜合上述,我嘗試濃縮整理各課程屬性關鍵字如下:
進一步說,要開校訂必修之前是否應該要先回答幾個問題,
麗山高中藍偉瑩主任曾經以「拼布」和「地圖」作為學校課程規劃的比喻,提醒各校學校課程應以「地圖」角度做思考,並以滿足學生學習為發展重點,讓課程地圖成為學生高中三年學習的導航。想達成這樣的功能,詳讀、讀通新課綱並透過群體討論進一步釐清各類課程屬性及其功能角色,是關鍵的跨出。
相關閱讀:
校訂必修:校本特色、跨領域、知識統整應用。校訂必修4-8學分,多元選修至少修6學分,它們都是校訂課程。如果再將它們和考招作關聯思考的話,它們除了在學生核心素養方面的提升之外,個人認為應該也要同時思考,學生透過這樣的課程可以讓他們在P方面有那些真實的累積?
多元選修:個別化、差異化、性向試探、職涯試探、大學預修、通識應用、知識統整應用。
進一步說,要開校訂必修之前是否應該要先回答幾個問題,
- 校本目前有何特色?正在或者想要發展甚麼特色?
- 有哪些領域可以跨?適合跨?願意跨?為什麼要跨?能跨得有特色?能跨得成學生能力?
- 有那些知識需要統整?如何應用?應用在哪些地方?
- 學生在修習校訂必修課程之後,能有具體的學習成果,可以放在學習歷程檔案被看見嗎?而這樣的能見度是否具有識別性與特色性,甚至是讓大學校系的招生端感受到這樣的學習特質是他們需要的?
- 學生有哪些差異性?甚麼是個別化?差異化和個別化是同一件事嗎?還是個別化是達成差異化的策略?
- 可以透過那些課程來試探性向、職涯?試探的方式有哪些?由那些領域/科目的老師來開設是合適的?
- 那些學生需要大學預修?如何開預修課程?
- 通識應用與傳統的通識教育一樣嗎?那些課程是?領域/科目老師開設?跨出登記專長領域可以嗎?例如國文老師可以開太極拳嗎?太極拳是通識應用嗎?
- 在多元選修裡面有許多試探,學生在多元選修的試探歷程可以放在學習歷程檔案,讓大學招生端更認識該學生的性向、興趣與優勢嗎?
麗山高中藍偉瑩主任曾經以「拼布」和「地圖」作為學校課程規劃的比喻,提醒各校學校課程應以「地圖」角度做思考,並以滿足學生學習為發展重點,讓課程地圖成為學生高中三年學習的導航。想達成這樣的功能,詳讀、讀通新課綱並透過群體討論進一步釐清各類課程屬性及其功能角色,是關鍵的跨出。
相關閱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