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31日 星期六

招聯會公布各大學校系在111年參採學習歷程項目內容草案

今天上午招聯會公布各大學校系在111年參採學習歷程項目內容的草案。我把招聯會的新聞稿、相關資料連結、報導整理如下,方便師生、家長參閲。
整體來說,本校在108課程、學習歷程的凖備方向與大學端是符合的。有了更明確的資料,我們內部在討論時能更聚焦、更具體。
這次公告草案所揭示的精神,不只108新課綱這屆是如此。早在這些年的申請入學備審資料也是。並不是一堆資料的堆砌,而是要用學習資料說出自己的故事。例如社團活動參與經驗,不強調列出幹部經歷,而是希望聽到在參與社團過程帶給你的學習體會。
就像我桌上的小盆栽一樣,有限的空間,如何各自精彩,而非裝滿就好。
發稿日期:108年8月31日 星期六
新聞聯絡人:招聯會公共事務經理 徐菁穗 聯絡電話:02-23681913
大學招聯會今天(31 日)公布「大學參採學習歷程項目內容草案」,從招聯會首頁連結 ,即可依學校及系別點選參閱,提供學生了解大學各校系參採學習歷程項目重點,及 提供老師輔導學生適性修課的方向。
大學招聯會表示,111 大學考招新制是大學選才首度連結高中育才,重視學生高中 3 年 學習表現的「學習歷程資料」,可視為現行個人申請第二階段「備審資料的日常版」, 記錄三年來的日常學習,著重於平時的累積,不是等到高三才回頭翻箱倒櫃找資料。 因此,學生每學期結束後將資料上傳到「高級中學學生學習歷程資料庫」,高三下準備 甄試時,得以從容地從資料庫中分別勾選給通過一階篩選的校系。
最新公佈的 1,930 個校系參採學習歷程項目內容草案,分為「修課紀錄」、「課程學習 成果」、「多元表現」三部分,學生可明白未來個人申請第二階段校系甄試審查的重點 與範圍。
招聯會統計有參採「修課紀錄」的校系中,有八成五參採「部定必修與加深加廣選 修」,其中以語文領域(國+英)最多,八成三參採「校定必修與多元選修課程對應學 群」,以資訊、管理最多,參採學業總成績的則是八成二。 「修課紀錄」採「領域」與「學群」認定,不是「科目」,通常一門選修課都會橫跨多 個「學群」或「領域」,所以偏鄉學生不必擔心師資、開課不足、無課可選的問題,只 要選擇自己有興趣且能對應該學系所需領域的課程即可。大學也可以看見一所高中所 開的全部選修課程是多或是少,從而了解該校學生的學習機會與限制,以及相應的表 現,弱勢學區的學生無需擔心。
大學看重的是學生的潛能和態度,「課程學習成果」和「多元表現」是由學生上傳給大 學校系,並不需要多多益善。學生在高中三年共累積了 18 件經教師認證的「課程學習 成果」,大學校系最多參採 3 件。各校系所列的項目都是範圍,不是必要條件或最低標 準,有八成三校系參採,且以「書面報告」最多占了七成二,如果「課程學習成果」 的範圍列了 3 項,學生只有其中部分項目也沒有關係,選擇自己最優秀滿意或最能凸 顯個人特質與學系關聯的資料上傳是重點,不需要追求數量面面俱到。
至於三年累積 30 件的「多元表現」如同「課程學習成果」,所列的項目不是必要條件 或最低標準,鼓勵學生把自己最有信心、與學系最為相關的「擇優」上傳。其中「多 元表現綜整心得」、「高中自主學習計畫與成效」列為校系必選項目,凸顯新課綱著重 學生在高中三年參加學校課外活動的心得,以及要求學生向學校提自主學習計畫可以 被大學看到個人的特質。外界擔心的師長代寫的問題,其實很容易被大學看出來,或 是在甄試時檢視出來,反而不好,招聯會勸告學生與家長不要取巧冒險。
「多元表現」除必選填項目外,參採最多的是社團活動經驗、特殊優良表現證明及競 賽表現。至於,有坊間業者強調,要多參加校外競賽活動,或是額外付費的特殊準 備,只有不到一成三需要「非修課紀錄成果作品」;另外,「幹部經驗」也不到一成 五,「社會服務經驗」只有一成八,不用為了學習歷程而勉強自己去當幹部或志工。不 過,有超過三分之一要有社團活動經驗,顯示學生在校期間要多參與社團活動,也能 拓展課堂之外的視野。
陽明、北醫、台大、中原以及台北大學也分享規劃參採的內容,讓各界更了解大學思 考脈絡。
陽明大學醫學 A 組,「修課紀錄」參採自然科學領域、科技領域及醫藥衛生學群,「課 程學習成果」則看自然科學領域探究與實作成果,陽明醫學大學醫學院長陳震寰表示 在 111 年個人申請學習歷程檔案參採項目中,排除學業總成績。因為「學業成績很好 不代表能成為一位好醫師」,要成為一位造福社會的好醫師,「人格特質」更加重要, 而且學業能力透過學測成績及各項備審資料已可初步篩選。此外,陽明醫學系成立 「醫師科學家組」及「醫師工程師組」,選才的重點是招收到真正對跨領域醫學有興趣 的學生。
台北醫學大學牙醫系「修課紀錄」中部定必修參採了藝術領域,北醫副校長朱娟秀表 示為落實 108 新課綱適性選修精神,北醫自 106 學年度起與高中結盟,並辦理微課程 等各項活動,透過教育部「大學招生專業化試辦計畫」,邀請高中端的老師共同討論、 交流及參考相關部會的宣導與說明,各學系師長共同討論、研商,並經過系級的招生 委員會,訂定出學生學習歷程之核心資料及評量尺規。未來 111 學年度考招將強化以 「多資料參採、重視學習歷程」方式選才,學生在高中之多元學習歷程及表現,都將 是大學選才重要的參據。
中原大學工業與系統工程學系管理組「課程學習成果」參採社會領域探究活動成果, 中原工業與系統工程學系教授楊康宏表示,中原大學強調的全人教育,學系著重工業 與系統工程及管理領域,近年畢業學長姐都逐漸在業界擔任管理職,反映應強化管理 層面的知能,經系上及參考畢業生在業界表現及需求,特別於這次參採項目著重「社 會領域探究活動成果」,期選才能夠挑選具備人文探究的能力,對於未來工業系統領域 及管理皆具備的專業人才。
臺大數學系系主任崔茂培則表示,數學系很早就強調特殊選才的精神,透過多次與高 中教師討論及系上共識,決定選才不以項項都強的學生為主,而著重數理能力和自然 科學探究與實作的實踐思維,認為適性學生才是最重要的選才目標。
臺北大學會計學系「修課紀錄」則參採科技領域,台北大學教授王蘭芬表示,學系選 才著重多元,而新課綱新增的科技領域就是未來學生所需具備的重要能力,因此這次 特別納入參採項目,就是希望能夠引導學生學習更多元的專業知能。
高教司長朱俊彰表示,這是大學選才首次對應到高中育才,校系除了傳統領域外,大 學校系也看重 108 新課綱為強化未來人才競爭力而設立的「科技領域」、與強調核心素 養連貫的「藝術領域」等非傳統考科。 新課綱特別強調綜整的概念,「自然科學領域套就與實作成果」、「社會領域探究活動成 果」,都有兩三成的校系選擇。 較特別的是「多元表現」中,大學統一參採對應到彈性課程的「高中自主學習計畫與 執行成果」,以及「多元表現總整心得」,顯示大學看重的不是學生的學習場域、或擔 任多少社團幹部或參加多少競賽等等,而是「學到什麼」,所以走甄選入學管道升學, 必須先拋開「積點制」的觀念。
調查公布的基準為 108 個人申請招生系組,未來可能因系組的新增、更名等有所調 整,以簡章公告為準。提醒您目前公布的「大學參採學習歷程項目內容草案」,是希望 幫助今年適用的高一新生,先明白未來個人申請第二階段甄試校系審查的重點與範 圍,此外也希望蒐集各界的意見。因此 9 月 16 日至 30 日期間,將會在網站上開放各 界反映意見,並行文各高中收集對於各校系所參採內容回饋意見,10 月彙整後提供給 大學校系並研議是否調整,11 月底將在招聯會網站公布定案內容,明年 4 月則公告細 節內容,包含校系是否使用數 A、數 B 或不使用學測數學,參採的「學習歷程自述」是 否需準備自傳或讀書計畫等內容,以及大學校系自訂的「其他」內容,如術科校系要 繳交的作品集等。
——
 各大學參採學習歷程檔案草案
https://www.cac.edu.tw/cacpo…/…/LearningPortfolios/index.php
 大學招聯會網站相關訊息
http://www.jbcrc.edu.tw/
 媒體報導


2019年8月30日 星期五

讓愛永續

我們的好鄰居仁愛醫院,由廖創辦人創立的慈善事業基金會,多年來對興大附中提供獎助學金,幫助許多孩子順利完成學業。

仁愛基金會的許啓祥執行秘書、陳科長、李小姐、陳小姐等4位於開學日當天送來暖流,和興大附中教育基金會江董事長一同頒發獎助學金。

這些支持不只在校生受惠,就讀大學的校友仍持續照顧,金額雖然不是很大,但定期的見面,了解學生的近況,可以讓他們急需救援時知道求助。

這些資源的連結都要感謝陳明和董事長、黃義虎校長等多位前輩的努力,讓愛永續。

開學友善校園週談話

今天是開學日,也是教育部訂定的友善校園週。我跟師生分享了「非暴力溝通(Nonviolent Communication, NVC)」的觀念。相較於非暴力溝通,爭辯、批評、謾罵等暴力溝通,雖然未必伴隨肢體暴力,但語言暴力的傷害也不容忽視。暴力的溝通,其實不算溝通,只有撕裂更巨大的鴻溝。

非暴力溝通(Nonviolent Communication, NVC)是美國心理學家馬歇爾.盧森堡博士所創。NVC相信,人的天性是友善的,暴力的方式是後天習得的。既然是後天習得,當然也能透過學習轉化為友善。

NVC提供具體的技巧幫助我們情意相通,和諧相處。非暴力溝通其實不複雜,它有四個要素:觀察;感受;需要 ;請求
例如,小明和小華是同寢室的室友,小華個性比較隨性,偶爾會將脫下來的襪子亂丟。有天下課回到寢室,小華脫下襪子後不小心將襪子丟到小華和小明的座位中間。小明突然情緒上來,不高興地對小華說「小華,為什麼你每次都要將襪子亂丟?」小華被突如其來的指責嚇一跳,也不甘示弱回擊「我有丟到你的座位嗎?我哪有"每次"都亂丟?」結果可想而知,兩人進入一番爭辯,最後不歡而散。
同樣場景,如果換成非暴力溝通的方式,小明可以這麼說。
「小華,這禮拜你已經第二次將襪子丟到我們的座位區(客觀的事實觀察,不帶任何情緒評論),我感覺不受尊重並且對氣味有點不太舒服(清楚表達你的感受),因為我希望保持座位區的整潔(表達你的需求),你是否願意將脫下來的襪子放進你的洗衣籃?(明確的請求,不是命令)」
小明這樣說,小華未必一定買單。但這樣的表達方式,是經過小明內在的整理之後才說出的話,比起隨情緒起舞的表達,是比較可能有成功的溝通結果。

馬歇爾博士將NVC的觀念與實務寫成一本書,書名是《愛的語言:非暴力溝通》(本校圖書館有收藏,索書號177.1/6424)。在這本書裡,馬歇爾博士舉了很多實例,例如一位母親對處在青春期的兒子:湯姆,我看到咖啡桌下的兩隻襪子(觀察),我不太高興(表達感受),因為我看重整潔(需要),你是否願意將襪子拿到房間或者放進洗衣機?(明確地請求)

在書中,馬歇爾博士對「觀察、感受、需要、請求」做了更透徹的解析。例如,他提到:「觀察」,應該與「評論」作區別。就是在溝通時,應盡可能如實地傳達事實,而不是主觀評價。譬如,我們在抱怨別人遲到時,我們可以說:「這兩次見面,你都晚到三十分鐘」。可是,我們最常說的話,可能會是:「你每次都遲到!」「你根本沒有時間觀念!」而當這些作為開頭時,對方可能早已經準備開始回擊,「哪有這麼誇張!」「我哪有每次!」雙方展開的就不是溝通,而是吵架了。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非暴力溝通模式,簡明易懂,但需要多練習才會內化。

許多衝突的起點是溝通不良。當今社會和以往不同,人常常身處兩個世界,一個是真實世界,一個是網路世界。網路的匿名,常常引發所謂的「去個人化效應」。這些去個人化效應伴隨幾個現象:

💢責任感降低:
因為匿名,以為大家都不知道是誰,所以真實世界不敢說的、怕負責任的,都變成可能發生了。

💢群眾效應強化:
網路的版各有宗旨,上了特定宗旨的版,很容易受其群眾影響,成為那樣風格的人。

💢時間感扭曲:
網路留言24小時隨時、即時互動,讓你完全沉浸其中,激化情緒。

💢感覺負荷超載:
超量的洗版訊息,讓你無暇以清醒的頭腦思考。

前陣子新生剛進來,各社團莫不卯足全力招收新生。原本各自宣傳自己社團的好,合情合理;到最後卻不小心擦槍走火,開始有了貶抑他人抬高自己的言論出現,演變成戰社。如果談的屬公共事務倒還好,但後來卻出現人身攻擊,這問題就大了。此風也不可長,我已要求學務處近期邀集各社團代表,我會親自主持,讓大家把有疑惑、需求溝通清楚。世界未必一定繞著你轉,但面對面溝通才是改變的正途。

這裡順便跟同學談談網路涉及的法律問題。一些不當的發言,尤其是涉及人身攻擊的言論,往往已經涉法卻不自知。刑法第309條的公然侮辱罪、刑法第310條第2項的加重誹謗罪、刑法第305條的恐嚇危害安全罪,以及侵害他人名譽權,應負 民法 第184條、第195條 侵權行為的損害賠償。這些法律基本知識,同學必須有所了解。在校園內,同學/師生之間或許不會訴諸法律,但外面的世界就很難說。法律扶助基金會有份簡短的介紹,講得很清楚,建議師生看看。例如:

✔在網路散布口說流傳或聽說的消息,會觸法嗎?

✔網路攻擊者散布個人隱私,但所攻擊的內容是事實,會不會觸犯法律呢?

✔未成年因網路霸凌觸法時,有什麼法律責任?

法律只是最低的道德規範。期許同學知法守法之外,還能心存和善,莫因網路的去個人化效應使然,失去原本做人該有的良善。期許同學常常練習「觀察、感受、需要、請求」的溝通模式,進而內化成為習慣。

---
法律扶助基金會【網路霸凌與法律責任】
https://www.laf.org.tw/upload/2018/11/20181107165349.pdf…

圖片來源:https://www.windhorseimh.org/mind…/nonviolent-communication/


2019年8月29日 星期四

咖啡座談會

105年的11月23日,當時全校約三分之二的老師熱情參與,透過對話與討論,凝聚對學校與學生的期待與想法,完成了我們對於學校願景與學生圖像的勾勒。

三年來感謝團隊的群策群力,我們已向著學校願景,逐步完成許多深受肯定的美好成就。您們在各自的崗位上,為學校的未來盡心盡力。

今年是108課綱實施的第一年,對全國各校、對興大附中的發展是相當重要的一年。因此,我們利用今天上午舉辦了一場咖啡座談會,引導同仁做學校願景的回顧與展望,希望找出下一個階段我們可以優先努力的議題。

首先大家一起盤點過去10年在興大附中 / 台灣教育 / 世界 有哪些重要事件或里程?透過世界咖啡館的運作,彼此分享對這些事件的感受(High Point、Low Point)、哪些是我們的轉折點?注意到哪些發展趨勢?我們有哪些成就?累積了哪些資源?面臨哪些挑戰?需要放掉的是什麼?需要突破的是什麼?對於學校的未來發展,想問自己什麼問題?未來五年.哪些是我們需要探究的議題?最後透過Voting,挑出Top 5 的核心議題。並邀請每位成員對這些核心議題,在A4九宮格紙上寫下未來幾年我們可以做什麼?有哪些寶貴的意見或建議?

今天的收穫如同三年前一樣的豐富,我們這幾天會將收集到的寶貴意見整理後寄給全體同仁了解,並將其轉化為實際的行動作為。我在最後結語時,感謝同仁們燒腦提供智慧,這三年不是我在領導大家,而是團隊匯聚的願景在引導大家,我只是促成這件事的發生,並確保匯集後的智慧能被轉化成行動方案堅韌地執行下去。這些年的實踐經驗,也證實這樣由下而上、由上而下的來回激盪,在可行性、效益性都是遠勝過傳統的老路。

我要非常感謝Eric前來協助引導工作,他總是在我最需要幫忙時排除困難支援我;也要謝謝此次負責統籌工作坊的國士主任、啟中秘書。





























2019年8月28日 星期三

不只打順風球,也教逆轉勝

近年在國外像史丹佛大學等一流學府紛紛開設「失敗課」,他們注意到這些英才其實也需要 耐挫能力的培養

興附的學生也有類似的需求。許多孩子人生中第一次的挫敗,可能出現在高中。由於同儕程度相當,即使國中名列前茅,稍一不慎也可能吊車尾。加上各界期望過高,有些孩子不敢發出求救信號,長期下來,開始自我否定,出現憂鬱、恐慌。

三年前在描繪興附學生圖像時,老師們早已觀察到此現象,因此也將耐挫力列為指標之一(註1)。為了培養學生的挫折容忍力,學校研擬了「滿足心房」的系列活動構想草案,待計畫細節處理好後,預計在新學年推動。

—————
【滿足心房】
—完美不美,知足是福


壹、前言

每一個低谷都是引領生命向上提升的契機。

教學生如何成功,也讓他們學習低谷反彈。

貳、策略

一、講座:
邀請師生、校友、社會人士分享與耐挫、抒壓相關的演講,引導學生改變對失敗、壓力調處的看法。

二、粉專:
推出「滿足心房」粉絲專頁,協助學生適應校園生活與波折。在粉專裡收錄勵志短文、故事短片等等。

三、實做:
好創意可以改變世界,但失敗是成功創意的必經之路,為鼓勵有想法的學生嘗試創新,我們設置「 蝴蝶基金」,取蝴蝶破蛹而出之意。全校學生均可提案,可以個人或組隊參加,鼓勵學生活用所學知識,發揮創意,積極解決生活周遭問題。

申請條件很簡單,只要夠創新、具公益性。經審查委員會審核通過後,須在「蝴蝶基金」網頁上每週公布進度和心得,分享遇到的挑戰和磨難。能做到自主管理、克服挑戰完成計畫者,主辦單位將擇優頒發2000到10000元不等的獎勵金以資鼓勵。(註2)

註1:
興附學生圖像:C.生活求美
C-2挫折容忍
  C-2-1具備壓力及危機處理之知能,能善用社會支持系統有效處理壓力和危機。
  C-2-2能從失落及挫折中復原,從過程中找到面對困境的方法並建立自信。
  C-2-3能把挫折視為學習必經歷程,並勇於面對各種壓力與挑戰。

註2:
「蝴蝶基金」的提案性質類似DFC(DESIGN FOR CHANGE)、一件有意義的事、甚至是專題研究。因為必須先提計畫送審(含進度規劃),並且按進度執行、填報,所以它也能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紀律,很適合放到學習歷程檔案。以學務處已經推行有成的「一件有意義的事」來說,以往我們看到的大都是最後的實踐成果,但規劃與執行的歷程較少被看見,然而過程的點點滴滴往往更具分享價值。我們希望透過這樣的鼓勵機制,讓學生記錄、反思、分享。獲蝴蝶基金獎勵的提案,在執行完結後將獲邀發表,並將成果摘要分享至「滿足心房」粉專。關於蝴蝶基金的申請時程、方式將另行公告。

—————
教育基金會的江董事長聽到這些構想後深表認同,並願意大力支持。事實上,事業有成的江董也不是一路順遂,曾經低谷的他從失敗中汲取智慧,我聽過江董的分享,勝讀十年書。江董還特別以「失敗」為題寫了一篇文章,表達對活動的支持。

【失敗這門課程】
/ 興大附中教育基金會江忠融董事長

有道是條條大路通羅馬,成功有很多不同的路徑與方法,每個人都希望不管走什麼路徑,最後都能成功抵達羅馬。現實總是跟想像的有些不同:通往羅馬的每條康莊大道上,早就充滿了前仆後繼的人群,這些人一個比一個厲害,每個都努力等待機會、尋找成功。

然而殘酷的是,失敗率遠比想像中高得多。根據經濟部中小企業處創業諮詢中心統計,一般民眾創業,一年內倒閉的機率高達九成,而存活下來的一成,又有九成在五年內倒閉。

簡言之,新創事業五年存活率只有約莫百分之一。

年輕的我選擇了創業這條艱辛路。我在廿四歲時,有了標會的五十萬創業基金,自認準備周全,開了第一間服飾店。創業沒有想像中簡單,沒有品牌、沒有獨特產品、沒有正確商業模式,困難接踵而來,最慘澹時,一天僅有兩百元收入。創業維艱。

既然選擇了創業這個「高失敗率的領域」,就必須評估自身能夠承受挫折的程度。從小被教導「失敗為成功之母」,但沒有真正失敗過,就不會知道其中的痛。這是傾家蕩產尚不足形容的昂貴學費。

在生活中、在社會上,常常聽到激勵人心創業成功的例子。如同硬幣正反面,有人成功、便有人失敗。失敗,鮮少人願意提及,卻是每個創業者需要面對的課題。對於準備創業的人來說,創業者想到的大抵都是成功後的事,而通常會忽略失敗帶來的危機。如果告訴你,當失敗時,可能面對的負債、失和的家庭、反目的股東與朋友、失去的健康,是不是準備好承受?

即便朋友有成功的例子,無私給予一樣的步驟,也不一定照表操課就會成功。而失敗的軌跡通常是似曾相識。想成功,必須先懂得失敗這門課,從錯誤中學習。

如何面對失敗、學到什麼樣的教訓、如何不重蹈覆轍、尋找下次東山再起的機會、逆轉勝,方是成功之鑰。


2019年8月24日 星期六

思源科學創意競賽全國決賽佳績

恭喜 游宗憲老師指導同學參加思源科學創意競賽全國決賽榮獲
🏆️最佳優等獎
🏆️最佳隊呼獎
#參賽隊伍藍龍成梧
312藍育琪、314劉穎龍、305柯怡成、306李彥梧


2019年8月21日 星期三

課程說明會家長場

學生場三點結束後,緊接著三點半是家長場。108課綱初上路,全國各地家長因資訊取得不完整充滿焦慮。我注意到這現象,請同仁在規劃家長説明會時,

✔要化繁為簡,針對家長關切議題優先解説;

✔不能只辦一場,避免家長向隅;

✔讓家長問好問滿,解決所有提問。

今天是第一場家長場,近200名參加。9/21的親職座談還會安排相關主題。下午從三點半進行到六點半才結束,QA時間接近一小時,有不懂的應該都弄明白了。

謝謝今天整天參與的同仁,特別是教務處隆諺主任、釧賢組長,您們完成了漂亮的任務。

還有我們這群家長,實在太認真了,給您們按個讃!


新生課程說明會

今天辦理兩場108課綱的說明會,第一場是對新生,第二場是對家長。學生場從上午九點至下午三點,整天的課程。從高中生涯、課程地圖、選課、各開課老師上台介紹校訂必修及多元選修、學習歷程檔案,最後是課程諮詢團體輔導,由五位課諮教師分五個場地進行。

謝謝所有參與的老師盡心盡力,我們累積三年的準備,不敢說完美,對應新課綱精神、興附學生圖像與考招實務,很用心設想系統的每個環節。

#興大附中ReadyGo
















加碼頒發優秀入學獎學金

今年興大附中新生國中教育會考積點94點以上且以本校為第一志願者達112人,從往年約10% 翻倍成長為20%‼️
換句話說,這20%的學生揚棄傳統的學校排序,選擇就讀興附。其實不只這20%,今年的新生整體來說,有逾五成是以興附為第一志願。

以近三年將興大附中列為第一志願錄取人數比例做比較,今年較前兩年大幅躍升‼️

▶️106學年度,男生30%,女生38%
▶️107學年度,男生31%,女生40%
▶️108學年度,男生49%,女生56%

為鼓勵優秀學子以興附為第一選擇,興大附中教育基金會在新任董事長江忠融號召下,募集基金並頒發新生優秀入學獎學金,達前述標準的新生可以獲得最高10000元的獎學金,今年共頒出近30萬元獎勵。

江忠融董事長表示:興附教育基金會以急難救助、人才培育、專業成長為宗旨,今年很開心吸引到這麼多優秀人才就讀,得天下英才而教之。未來基金會將持續投入協助學校營造教學特色、鼓勵教師專業成長,以吸引更多優秀學子。

出席頒獎的除了我和江董事長,還有創校校長兼董事黃義虎校長、今年新加入的陳惠雯副董事長、江子涵董事(第三屆校友)。陳副董事長不只撥冗出席頒獎,還加碼捐款贊助獎學金,非常感謝。每次黃義虎前校長的出席,對我及師生來說都是莫大的鼓勵,特別是黃校長的肯定,更是激勵我的動力。